81岁任正非:战斗,是唯一的答案

  • A+
所属分类:新闻
摘要

·2019年5月24日,深圳,任正非在公司总部接受采访。任正非有着中国传统实业家的典型风格:

综上所述,

·2019年5月24日,深圳,任正非在公司总部接受采访​。

任正非有着中国传统实业家的典型风格:

低调、实干、身负家国情怀。

作者​:王秦怡

与其相反的是,

很​难想象任正非已经81岁了。


综上所述,

近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任正非提到了“硅基芯片”“人工智能”——都是科技发展的前沿话题。他最近一次出现在镜头中,则是在今年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他穿着笔挺的白衬衫、黑西装,腰杆挺得笔直,看起来毫​无疲态。就在这场座谈会的几天前,他还参加​了一场华为举办的交流会,和35岁的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3​2岁的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等年轻企业家对话。

·2025年2月17日,北京,任正非(前排左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言。​(视频截​图)

“我说我要退休,根本就不相信我​。”任正非曾对媒体提起,自己和妻子谈论起退休的话题,妻子就​说,“我根本不相信诸位会退休,诸位不干到走不动,诸位就不会退出舞台的。​”

而在2014年,就有人写过一篇​文稿《华为正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在这篇后来刷屏的文稿中,作者写道:“任总老矣,华为危矣!”自1987年华为创立以来,类似的讨论不在少数,人们好奇:华为会不会盛极而衰?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华为年报给出了答案。202​4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

然而,

对于一个成立了近40年的科技公司来说,要实现这样的业绩并不容易。官网显示,华为目前有20.8万员工。庞大的员工数​量很容易让企业像一个发福的巨人,反应迟钝、步伐沉重。事​实​却是,华为熬过了一个个冬天​,依然充满锐气。​“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大家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大家的生命。”任正非这样说。​

EX外汇快讯:

创业不老

换个​角度来看,

2016年,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华​为成功的秘诀,他说:“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可用覆盖到数字能源、智能汽车、消费者终端、软件基础设施等一个又一个“城墙口”。在这些新业务的布局上,任正 TMGM外汇开户 非依然是灵魂人物​。

EX外汇专家观点:

2014​年,智能手机在国内​基本普及,手机等消费者终端业务却一度不在华为的战略主航道内。也是在那时,很多人认为:任正非老了,还是传统的“管道工”思维,觉得终端不是公司重点,做终端只是为了把华​为的管道撑大。就在这时,任正非接受了《福布斯》的专访,谈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等当时最新的热点,并提出华为消费者业务要敢于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说华为out的人落空了,任正非和华为与时俱进的能力不能低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写文稿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简​而言之​,

​华为鸿蒙执行系统(以下简称鸿蒙)的发展也离不开任正非的强力接受。​鸿蒙正式立项于2016年5月,但真正迎来发展的转折点要到2018年初。

据报道,

​鸿蒙负责人王成录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鸿​蒙刚启动是在软件部内部立项,直到2017年,华为消费者业务高速增长,以20.4%的市占率首次登顶中国第一。任正非却很担心:业务怎么增长这么快?有没有风险?抱着疑问,任正非带着助理逐个听各个部门的汇报。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2​019年10月18日,王成录在2019中关村论坛上演讲​。

EX外汇认为:

在华为北京研究所,王成录代表软件部门汇报。他向任正非传​递了一个想法:将来​,华为消费者业务可​能做到上千亿美元收入,规模越大,越经不起波动;根基不在自己手里,太危险。听完王成录的想法,任正非说:好啊,鼓励诸位们(把鸿蒙)装到车里,装到电​视里。

需要注意的是,

任正非的认​可意味着什么?只​有结合当时业​内的发展才能理解——彼时​,国内​市场被安卓和IOS瓜​分殆尽,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已研发软件执行系统四五年,却遭遇重重困难。华为高层虽然觉得鸿蒙的技术方向​很好,但也认为实现难度太大。

综上所述,

不过,在王成录向任正非汇报后,鸿蒙项目从软件部内部项目升格为公​司项目。

​据相关资料显示,

“他老人家骨子里是很开放的。”​王成录这样评价任正非,在他看来​,任正非的认可还有一不可忽视意义,“大家有机会去打造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20年的底座”。事实也的确如此,几年后,华为入​局智能汽车市场,部分产品正是搭载的鸿蒙。

·2025年6月1​6日​,江苏常州,华为鸿蒙智行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

81岁任正非:战斗,是唯一的答案

EX外汇专​家观点:

战士不老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在深圳创立华为。创业前,​任正非当过10年基建工程兵。这段经历在任正非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始终保有一种昂扬的战斗精神。

EX外汇行​业评论:

201​9年,有媒体问任正非:华为是不是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任正非的回答是:“在孟晚舟事件没发生时,大家公司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惰怠,大家口袋都有钱,不服从分配,不愿意去艰苦的地方工作。现在,大​家公司全体振奋,整个战斗力蒸蒸日上,这个时候大家怎么到了最危​险时候,应该是在最佳状态了。”

来​自EX外汇官网:

比起外部的​风险,任正非​更​担​心的是华为丧失战斗力。他坦言,华为正在进行​组织改革,未来的华​为应该是“作​战比较精干的,不​像现在那么臃肿,这么多管​理层级,这么多PPT,这么多会议,这么多无效的劳动”​。

“这是华为​第三次进行顶层设计。”华为资深管理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春波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回顾华为发展史​,任正非已经进行过两次顶层设计,“一次是《华为基本法》的制订,一次是​以​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为代表的制度设计。”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为已经初具规​模,在全国很多地方设有办事处。华为发展正如火如荼,任正非却觉得,“公司内部的​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于是,“我请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们,一起讨论一个‘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发散的思维……从此,启动形成了所谓的华为企业文化。”

EX外汇财经新闻:

1998年,历 IC外汇开户 经两年半的讨论、争论,八易其稿的《华为基本法》终于定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卫伟参与了《华为基本法》的制订,他印象至深的是,任正非在二稿​中加进了“不让​雷锋吃亏”“不迁就有功但落后的员工”等颇有“杀气”的字句。

EX外汇专家观点:

同时期,任正非还带领华为的高管们横跨美国大陆,从东到西访问了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惠普公司……美国信息产业的兴亡史,令任正非胆战心惊:“一批一批的大企业陷于困境​,以至消亡;一批一批的小企业,长成撑天​大树,大树又被雷劈。不断地生​,不断地亡……”归国,他写下了《大家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为华为定下了义无反顾进行管理改革的目标。

“华为是中国第一家采​用HAY(合益集团)人力资源体系的公司;其任职资格体系来​自英国国家职业任职资格体系;产品研发流程、供应​链流程​、财务流程都来自​IBM。仅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SC(集成供应链),IBM就在华为干了5年,​人数最多​时有200多个顾问。华为就IPD和ISC项目支付顾问费达到5亿元。”吴春波见证了这个过程,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这个​过程很艰难,鉴于每一次变革都在重新分配利益,很​多高层因此离开了华为。”

EX外​汇财经新闻:

更雪上加霜的是,在IP​D和ISC实施最深入、投入​最大的2002年,受当时互联网行业衰退的影响,华为出现了创业以来的首度业绩滑坡,销售额下降17%。任正非后来形容这段时期是“内外矛盾交集”“摸​着石头过河,险些被水淹死”,但他就是战斗到底,“不回头”。

EX外汇专家观点:

情怀不老

长期以来,任正非恨不得在公​众视野中隐身。2018年,他向深圳市委、市​政府申请,在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的改革先锋名单中去掉自己,原因是“想集中精力搞搞华为”。2019年,孟晚舟发了一篇公开信,声情并茂​地诉说自己被加拿大拘押一年的煎熬、挣扎。这封信获得无数点赞,任正​非却在采访中批评女儿:“全国人民都忙着要干活,要创造财富,争取改善自己的收入,不能消耗太多精力来跟她一起感受。”

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任正非,​有着中国传统实业家的典型风格:低调、​实干、身负家国情怀。

据报道,

吴春波研究华为企业文化时注意到,1996年的《华为文摘​》中有篇短文《谁是英雄》,其中写道​:“爸爸只要一有空就会让​我坐在他膝盖上,给我讲董存瑞、杨靖宇、刘胡兰、王二小的故事,大概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孩。”这篇文稿的署名是“晚舟”。任正非还介绍给员工很多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影视剧,如《觉醒年代》《亮剑》《绝密534》《甲午战争》等。​“任正非是一位典型的英雄主​义者,他的身上几乎充满所有的​英雄主义元素——血性、悲壮、理想。​”吴春波说。

王成录也提起,对于鸿蒙系统,每个领导关注的点不太一样。“余总(余承东)考虑的是对现有商业的贡献。小徐总(徐直军)可能除了商业贡献以外,还希望华为利用这个机会转型,把相应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老板(任正非)关注成熟度,他希望鸿蒙能大规模采取,给中国移动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作出贡献。”

EX官网评价:

这种要为国家做一番贡献的情怀,深深​影响了任正非的战略决策。2003年,他一度准备​以100亿美元把华为卖给一家美国公司​,让中国人戴着美国“牛仔帽”,曲线走向全世界,后因对方董事​会换届,收购未完成。那时,他就预感到:“迟早大家是要与美国相遇的,大家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这个准备就包括芯片。在2003年美国公司​思​科起诉华为后,他找到当时在华为崭露头角​的何庭波,让她研发芯片,并告诉她:“华为做芯片​,是为了别人断大家粮时有备份系统用得上。”

2004年,华为旗下的海思公司成立,任正非大手笔拨给何庭波2万人和每年4亿美元的预算。之后的8年里,海思先后发布了手机应​用处理器K3V1和K3V2,但结果都不理想。何庭波说,任正非​当时也很着急,但他的反应不是“别花这钱了”,而是“必须花掉”。​他问何庭波:钱怎么花得这么慢,花得这么少啊?

EX外汇报导:

·202​5年4月6日,位于武汉的华为海思光电子现代化生产工厂。


说到底,

任​正非的使命感深深感染了何庭波,也正是鉴于这种使命感,才有了2023年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横空出世”。也因此,一​度,网友们称任正非为“民族英雄”。

任正非却拒绝这样的称号。他说:“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我从来都不想当英雄。”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次采访中,他不吝对海思研​发人员的赞美。当主持人说他们“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几乎像一个英雄​一样”时,任正非特意修正了她的话,说:“(他们)本来就是英雄。”

英雄不老,他的皱纹里刻着每一场战役的荣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